↑ 丹後縐綢的特徵具皺褶感的紋理 |
|
從江戶中期開始約300年間被織造的丹後縐綢織。 丹後縐綢的特徵是織造完成後通過精練加工增加了橫向纖維的伸縮力從而出現如左圖的皺褶圖案。 縐綢是,根據凹凸紋理,不易起皺,出色的柔軟質地,並由表面細微凹凸所產生的亂反射使染色後的織物反映出豐富的色澤,以及有深度的色調。 這是將經線與未經捻的生線,緯線與1米約3000次左右的強捻過的生線互相交替投緯而成布底,其後,通過精練將線收縮,將緯線的捻紗復原,最後在絹布表面形成纖細凹凸狀的「皺褶」。 在縐綢中屬於代表性存在 「丹後縐綢」 這種皺褶為其最大特徵。 |
|
|||
|
|
|
|
日本三景之一「天橋立」 |
丹後縐綢發展至今帶有獨特的皺褶,以及成為將絹的特有的觸感發揮到極致的織物是約280前的享保5年(1720年)時候的事。 住在丹後峰山町的絹物屋佐平治(後改名為森田治郎兵衛)作為織造屋僱員被京都西陣僱用後,研究出織物的技巧.線頭的組合構成.以及如何出現皺褶等方法,並將該秘訣帶至丹後,從而開始了縐綢的製作織造,為今天的丹後縐綢打下了堅實基礎。 在絹織物的產地丹後,很早就開始普及縐綢的技巧方法,並且因為峰山藩積極的保護政策等,在丹後一帶的地方生產出了多姿多彩的縐綢,並成為了一大產地直至今日。 丹後縐綢在過去通常以和服的白底面料出售,但是最近在染色後,用於日式小物以及室內裝飾用品等,與其不斷高漲的設計力被創作成各式各樣的新商品。 |
|
丹後半島的美麗夕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