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子」指的是一種玻璃的切割技法。在日本的江戶時代首次使用切子技法製作出切割玻璃,而在明治時期之後漸漸普及於世。其一大產地為當時的江戶,也就是現在的東京。當時用來製作玻璃的矽石,因為要從東北地區用船運到江戶,而讓切子以沿岸村落的荒川為中心廣為流傳。而這些被稱為「江戸切子」的切割玻璃,在平成14年被日本指定為國家傳統藝術品。除江戶切子外,在鹿兒島(當時的薩摩)誕生的「薩摩切子」,亦是日本代表切子之一。對照流傳100年以上的江戶切子,一時被稱為“幻之切子”的薩摩切子,因薩摩藩藩主的死去與薩英戰爭而中斷,在昭和60年復原後直到現在。
江戶切子的製作過程是先在玻璃表面事先以線標示出需切割位置「割出」,將模樣的粗線部分切除「荒摺」,在完成細微部分「三番」,再將切除的表面磨光滑「石掛」,最後完成的「磨」共五個階段。最初雖是使用透明玻璃,近年使用琉璃或紅色等色玻璃,切割處呈現透明的樣式逐漸成為主流。加上製作時的特徵之一,江戶切子不會在玻璃表面描繪底稿。這就是江戶切子職業工匠們高度的技術結晶。
說到江戶切子的鑑賞關鍵,還是在於玻璃表面細緻的圖樣吧。取材自魚卵的「魚子」﹑笹之葉﹑菊花﹑籠的編織紋路「籠目」等圖樣,都是取材自身旁常見的自然或生活用具。左右對稱的直線設計是江戶切子僅有,亦將多種圖樣組合使用。切割部分因光的折射效果閃閃發光絢爛奪目,在招待客人時使用外,亦可當成觀賞用擺設。其中,使用高級的江戶切子酒杯當成雙親或長輩最為適合。